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会议丨中日联合研讨会“健康科学与治理论坛”成功举办

健康科学与治理论坛

2022年3月10-11日,以健康科学与治理为主题的中日联合研讨会于线上举办。本届论坛由北京市文化名家工作室——“健康北京治理理论创作工作室”、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日本一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


本论坛旨在加强中日两国卫生政策、卫生经济研究者之间的的讨论与交流,推动中日两国卫生健康发展问题的解决,促进健康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提升。一桥大学经济研究所Takashi Oshio教授、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吴群红教授、北京市文化名家工作室——“健康北京治理理论创作工作室”领衔人、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王俊教授分别作主题演讲。


健康科学与治理论坛正式开始

 

第一阶段

专家主题演讲


论坛于3月10日上午北京时间9:00正式开始,第一阶段为专家主题演讲,四位教授分别围绕健康科学与治理进行了主题演讲,该阶段由日本一桥大学卫生政策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Motohiro Sato教授主持。


Takashi Oshio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探索日本与健康相关的贫困线”,他的研究探讨了与健康相关的贫困线,以了解人口健康方面的贫困状况。Takashi Oshio教授首先介绍了1985年至2018年间的贫困线和贫困率,并进行定性分析,随后引入研究所关注的与健康相关的贫困线。他的研究利用了1986年至2016年在日本进行的全国人口调查中获得的约66.3万人的重复横断面数据,运用两种方法探讨了贫富程度与个人健康的关系,并计算了与健康相关的贫困线:方法一利用聚合数据,关注健康表现相对不佳且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个人,来寻求一个能使这类人比例加权得以得到最大化的贫困线;方法二则通过微观数据,寻求一个能使逻辑回归模型的可能性达到最大的贫困线,并用二元变量来解释健康方面的贫困。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相关的贫困线应分别划分为收入中位数的72-86%和67-69%,略高于传统的50%或60%,这表明传统定义的贫困线可能低估了人口健康方面的贫困程度。

 

Takashi Oshio教授进行主题演讲

 

万广华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中国的增长—贫困—不平等三角”,他的研究旨在探讨为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绝对贫困率急剧下降而财富不平等却加剧这一问题。万广华教授介绍了中国几十年以来的发展状况和在消除贫困方面的卓越表现,但也指出不平等程度的加剧,并根据基尼系数进行了相关的定性分析。万教授的研究运用了贫困分解和面板VAR模型,来评估和比较收入增长和收入不平等在影响绝对贫困率和相对贫困率方面的作用。研究认为,中国减少和消除绝对贫困的奇迹完全归功于快速发展,相对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快速增长和在一定程度上由收入不平等驱动的。研究建议中国可能会继续瞄准绝对贫困(3.2美元/天),使其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贝尔特洛德倡议保持一致,但为了消除相对贫困,中国不能再依赖增长,资源和政策措施必须关注各种不平等,特别是必须进行有利于穷人的发展,必须实行有利于穷人的增长,以改善初级分配(城市化),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提供基本服务和社会安全网等。


万广华教授进行主题演讲

 

吴群红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医疗保障监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吴教授介绍了我国医疗保障监管治理体系的发展背景,剖析了治理体系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框架,并指出应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核心治理价值理念来引导并完善医疗保障监管治理体系,使其充分发挥统筹、协同、规制、问责考评这四种核心功能。随后,吴教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医疗保障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包括医保治理体系建设的完备程度、医保部门与各利益主体的协商成效、医保治理主体的协同程度、医保治理能力的制约因素等。其进一步指出推进医保治理体系改革的总体战略,要继承既有制度体制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医保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元治理和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并建立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体系,推进医保治理的法制化、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和智能化。最后,吴教授总结了推进我国医保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战略:一是聚焦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改革主轴,推进一体化制度体系治理改革;二是推进医保治理组织及功能变革与创新,打造卓越的医保治理组织体系,助力医保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三是推进从治理制度到治理行动的转化,打造高效的医疗治理执行体系。

 

吴群红教授进行主题演讲

 

王俊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理论与案例”。王教授介绍了中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产生与发展背景,并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现存问题,然后梳理了不同阶段政策发展的过程:首先是中央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其次是地方层面自主创新,最后是“医疗联合体”的政策扩散,包括树立典型、全国推广等。王教授还分享了云南省云县“县域医共体”和湖南省浏阳市“松散型医疗联合体”两个案例,从案例地描述、改革原因、改革过程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案例地的改革包括前期的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后期的“自下而上”机制完善与“自上而下”政策支持的共同推进两个阶段。王教授认为,云县“县域医共体”联盟合作过程呈现了联盟组织结构和四个创新运行机制:促进组织动员、联动与有效控制的紧密型联盟组织结构;聘用自主权、“去行政化”人事制度与绩效激励机制;外部信任与赋权下的打包付费机制;专业化团队形成促进联盟合作的声誉、信任与关系资本机制;信息化赋能下的知识、学习与信息共享机制。它们的有效运行实现了联盟成员的帕累托改进,达到了不同主体的激励兼容,进而实现卫生绩效目标。浏阳市“松散型医疗联合体”也通过基于发展需求、资源依赖与自由识别的组织竞合动力机制,基于绩效考评、双向选择与医保支付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基于品牌影响、资源共享与成本效益的内部提质增效机制,以及基于智力资本、组织学习和组织创新的动态能力提升机制实现了改革目标。


王俊教授进行主题演讲

 

分论坛

主题“发展与社会福利”


3月10日下午,“发展与社会福利”分论坛顺利举办,该分论坛由一桥大学的Ayako Honda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王雪瑶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汪进贤和日本国家政策研究院Kazuya Ito博士参与并发言。


汪进贤的发言主题为“收入不平等-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传输机制”,她的研究依靠大量的跨国小组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方法估计收入不平等对碳排放的因果影响,并探索潜在的传播机制,建模结果表明,在收入不平等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其潜在机制包括:边际排放倾向递减伴随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经济规律;收入不平等导致研发支出增加,从而导致碳排放减少;政治自由不显著影响收入不平等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汪进贤进行研究展示

 

王雪瑶博士的发言主题为“推进中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政策演变和理论框架”,她的研究从政策演变和理论框架两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认为我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呈现服务整合、功能整合和合并三种形式,整合形式的选择应考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密度、卫生系统可用资金、政府分权程度等因素,且我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中国未来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应推进公共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医疗资源效率和服务可及性。


王雪瑶博士进行研究展示

 

Kazuya Ito博士的发言主题为“不同定价方案下的投资决策和社会福利”,他的研究为所有市场参与者制定了互补性问题,重点关注生产者在有或没有电池运行情况下对光伏电池的投资,并比较了净计量和净计费两种不同定价方案下的均衡结果。研究认为在两种定价方案下,在不考虑电池运行时,随着光伏电池资本成本的降低,消费者投资的光伏电池量和总社会盈余增加。在两种定价方案下,电池运行增加了生产性消费者对光伏发电的投资量。此外,无论有无电池运行,净计费下的社会总盈余都大于净计量下的社会总盈余,这表明在未来净计费可能是更好的监管方案,尤其是当光伏电池的资本成本充分下降时。

 

Kazuya Ito博士进行研究展示


分论坛

主题“卫生政策”


3月11日上午,主题为“卫生政策”的分论坛顺利举办,该论坛由一桥大学的Ryota Nakamura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张圣捷博士、一桥大学一桥高等研究所副研究员Hongming Wang、早稻田大学助理教授Rong Fu和一桥大学一桥高等研究所副研究员Thomas Rouyard参与并发言。


Hongming Wang副研究员的发言主题为“在改善健康的同时减少不平等:日本实行全民健康保险所产生的长期影响”,他的研究探讨了全民保险对人口健康和经济结果的长期影响,以及性别之间的不平等。研究发现,在人生早期接触全民保险可以降低人生黄金时代的死亡率和慢性病负担。对于女性来说,全民保险增加了大学入学率和与受过大学教育的配偶结婚的可能性。从长远来看,全民保险除了改善人口健康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妇女的教育水平和收入来减少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性别不平等。


Hongming Wang副研究员进行研究展示

 

Rong Fu助理教授的发言主题为“签订正式护理福利对非正式护理提供和照顾者福祉的影响:来自日本的证据”,她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非正式照料者样本应用具有固定影响的差异方法,研究认为,当正式照料者福利减少时,非正式照料者便承担起照料者职责,而这是不利于他们幸福的,负面影响反映在流动性和稳定性的降低,以及经济压力和家务劳动带来的压力增加,但男性和非工作照料者则从中受益,压力水平降低。结果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该考虑在未来的长期护理系统改革中为提供非正式照顾者提供多元福利。


Rong Fu助理教授进行研究展示

 

Thomas Rouyard副研究员的发言主题为“增加体育活动和减少工作场所的久坐行为:一个伞型回顾”,他的研究在6个数据库(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Database, CINAHL, EMBASE, MEDLINE, Scopus, and Web of Science)中对2000年1月至2021年6月发表的相关SRs进行了系统检索,结论认为需要建立有效策略的证据基础,以减少工作中的SB并(或者)促进PA,以帮助减少许多久坐员工面临的健康风险。

 

Thomas Rouyard副研究员进行研究展示

 

张圣捷博士的发言主题为“完善医疗卫生保健领域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研究”,她的研究关注财政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划分、转移支付项目的设置、资金分配的数额和方式,以及转移支付基金的绩效评价,研究认为应考虑供需双方的提供和产出能力,发展明确的转移支付模式,同时改进激励设计、完善治理结构、增强信息化建设,并使卫生资金投入方式应灵活多样。


张圣捷博士进行研究展示


分论坛

主题“卫生保健系统的可持续性


3月11日下午,主题为“卫生保健系统的可持续性”的分论坛顺利举办,该分论坛由日本国立政策研究所的Makoto Tanaka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白杨博士、张福康博士以及一桥大学一桥高等研究所助理教授Mizanur Rahman参与并发言。


白杨博士的发言主题为“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社会排斥与疫苗接种行为之间关系研究”,她的研究基于一项全国性的横断面研究,使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来评估社会融合、排斥状态和流感疫苗接种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社会排斥与流感疫苗接种率之间没有负相关,但社会融合与疫苗接种率之间显著正相关。因此,为提高疫苗接种率,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应该促进移民的社会融合。


白杨博士进行研究展示

 

Mizanur Rahman助理教授的发言主题为“全球、区域和国家在金融风险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2000-2030年)”,他构建了基于5%的卫生GDP支出和基于人均卫生支出的86美元情景的预测。结论表明,为了加快在减少财政保护方面取得进展,各国政府应仔细评估国家的情况,估计出既能优先考虑健康,又能减少个人自费的财政支出规模。


Mizanur Rahman助理教授进行研究展示

 

张福康博士的发言主题为“新卫生服务产业的主要特点及监管策略分析”,他的研究关注新型卫生服务业的特点及行业监管方式,并指出了新型监管模式在职责界定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研究提出要建立以信息监管为核心的新的卫生服务业监管机制,实现从直接监管向底线监管的转变,建立多部门有机协调,形成社会各主体参与的协调监督机制。

 

张福康博士进行研究展示

 

论坛最后,Makoto Tanaka教授和一桥大学姚莹老师对本次论坛进行总结。与会人员表示,本次论坛加强了中日学者间的沟通与交流,并期待未来进一步开展学术对话与交流。


与会学者合照

 

本届论坛促进了中日学者们在卫生政策、卫生经济等研究问题上的学术交流,对双方卫生经济、卫生政策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至此,本届论坛健康科学与治理论坛圆满结束!


供稿:中国人民大学卫生政策研究与评价中心

编辑:曾桢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

http://spap.ruc.edu.cn/


欢迎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培训中心公众号 单位高端培训:010-82500112 个人课程研修:010-6251624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